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发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成文日期:2025年09月05日
标  题: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石化化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
发文字号:桂工信石化〔2025〕729号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4日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石化化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

2025-09-14 17:57     来源:石化建材处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桂工信石化〔2025〕729号


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石化化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石化化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9月5日



石化化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为推动石化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广西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加强上下游协同,促进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园区化、规模化转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石化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实现产值2400亿元,规上企业数量达到800家;到2026年,实现产值2800亿元,规上企业数量达到900家;到2027年,力争实现产值3500亿元,规上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将我区打造成面向东盟的绿色化工产业基地。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产业布局。

1.争创国家级北部湾绿色化工产业集群。重点布局在钦州、北海、防城港、南宁、玉林等市,依托钦州石化产业园、北海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石化产业园、钦州高端医药精细化工产业园、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南宁六景化工园区、玉林龙潭产业园区化工园区等,发展炼化一体化、现代煤化工、新能源材料、新型盐化工、磷化工等;编制《北部湾沿边临海现代煤化工基地产业发展规划》,打造北部湾全国第一个沿边临海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培育平陆运河沿线化工产业带。

2.壮大泛桂中产业协同联动带。重点布局在贵港、崇左、来宾等市。依托覃塘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桂平新材料产业园、中国—泰国崇左产业园化工集中区、广西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来宾绿色化工园区等,发展精细化工、绿色高端化肥、磷化工等。

3.提升泛桂北特色产业区。重点布局在柳州、河池、百色等市。依托柳城县工业园区六塘片区、广西鹿寨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河池市工业园区大任产业园、广西田东石化工业园区等,发展新型盐化工、氟硅化工、医药化工、新能源材料等。

(二)推动产业群链升级。

4.做大基础原料产业群链。积极承接过剩炼油产能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谋划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合成氨等煤化工项目,布局轻烃裂解以及烧碱、纯碱等新型盐化工项目,补齐乙烯、PX等“三烯三苯”短板,做强甲醇、合成氨、氢气、液氯基础化工原料,力争新增2000万吨炼化能力,新增原料煤转化量1500万吨,进一步夯实基础化工原料保障能力。

5.做强化工新材料产业群链。依托我区重点项目产出的基础化工原料,以及区外和国外矿产资源、基础原料,向下游延伸发展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功能性膜材料、聚氨酯、特种合成橡胶、可降解塑料、合成纤维、生物基材料等产品。

6.做优专用化学品和精细化工产业群链。围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高端装备、纺织医药、冶金有色、造纸和木材家具等产业以及农业配套需求,重点发展造纸化学品、林产化工、特种胶黏剂、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化学品、染料化学品、环保农药、高端肥料等专用化学品,以及新能源电池材料、医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生物化学品、特种涂料等精细化工产品。

(三)科技创新突破。

7.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建设化工新材料开发与应用创新平台、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开发与应用创新平台、绿色环保材料及环保技术创新平台、氢能技术开发与应用创新平台、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等创新平台。重点加快钦州石化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8.加强智库建设。鼓励区内行业研究机构与国家级智库单位加强交流合作,研究组建广西石化化工行业研究院,为产业布局、政策制定、招商引资、技术创新等提供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

9.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产业化。围绕重劣质渣油低碳深加工、原油直接裂解、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生物质催化转化、高性能聚烯烃及弹性体、废弃橡胶塑料裂解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等方向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支持石化化工中试项目的规范建设,统筹行业发展基础和未来方向,谋划在基础设施条件好、管理水平高、通过认定的化工园区布局中试基地,促进行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加快数字化赋能升级。

10.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大石化化工行业智能制造与数字转型培育力度,围绕关键环节培育具备场景开发和解决方案供给能力的供应商,加强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推动重点细分行业数字化技术改造提升,推动化工园区智慧化建设和管理;重点打造一批深耕石化化工细分领域、数字化水平领先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推动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开展数字化协同合作,深化专业化协作与融通发展机制。

11.推进AI智能化技术突破。以化工领域龙头企业为核心,夯实全链条数据基础,整合工艺、设备、安全及小试、中试等关键数据,构建标准化数据体系;强化AI模型培育,深度融入化工机理与专业知识,提升模型领域适配性;聚焦研发创新、生产优化、安全管控等核心环节,开发化工行业专用AI模型,释放智能化技术价值。

12.拓展场景化应用落地。依托AI垂直模型与实时生产数据深度融合,重点打造六大场景化应用标杆,包括生产参数动态优化、设备故障预测预警、安全风险预警、智能仓储管理、能源管理、智能质检与缺陷检测,以场景化应用推动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在石化化工行业的实战落地。

(五)绿色低碳转型。

13.持续推进绿色低碳改造。鼓励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实施节能、减排、低碳等改造,以石油加工等行业为重点,引导烯烃原料轻质化、优化芳烃原料结构,提高碳五、碳九等副产资源利用水平。

14.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以化工园区为载体,提升原料互供-能源梯级利用-副产品协同处置耦合水平,提升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发展废塑料、废橡胶高值化利用,推动废旧塑料橡胶裂解技术产业化,打造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15.发展绿色低碳环保技术。重点突破排放气净化及提纯与利用技术、先进复合离子交换膜技术、高有机物废盐综合利用技术、高毒原料替代技术、智能制造和绿色低碳循环技术等基础技术,支持企业建设绿色工厂。支持发展生物基材料等低碳产业,利用甘蔗渣、木薯渣等非粮生物质资源开发生物化工产品。

(六)加强项目建设和谋划招引。

16.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依托重大产业标志性工程、“双百双新”、“千企技改”等,清单式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强要素保障和问题协调,推动尽快落地和建成投产。

17.开展精准招商依托北部湾沿边临海现代煤化工产业对接活动等平台,吸引一批煤化工企业来桂投资。加强政策研究和项目谋划,推动炼化一体化、现代煤化工等重大化工项目列入国家重大规划布局。围绕制造业、农业、能源等配套需求,招引一批化工产品生产企业。

(七)企业培优育强。

18.聚焦炼化、煤化工、氯碱等核心领域,培育全产业链一体化领军型龙头企业,强化产业引领地位;依托“三烯三苯”等上游基础化工原料,重点发展合成纤维、高端聚烯烃等下游深加工产业,培育一批产业链骨干型企业,打造产业链集群;深耕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型企业,提升产业创新活力。

(八)开放引领发展。

19.积极构建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北部湾港口,利用区外国外的原油、煤炭、磷矿、萤石等矿产资源,建设一批原料保供基地、初级加工基地,在区内布局发展化工产业,打造“海外资源+广西加工+海外市场”及“海外资源+广西加工+国内市场”发展模式;利用区外国外上游基础化工原料,在区内延伸发展下游深加工产品,补足我区化工产业链的空白和短板。

20.积极拓展东盟国家市场需求。利用RCEP关税减让和原产地规则,扩大成品油、化肥、塑料及橡胶制品、聚丙烯、合成树脂、精细化工品等化工产品出口,扩展东盟国家市场。聚焦东盟国家有色金属、纺织服装、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配套化工产品,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协同。  

(九)助推园区能级提升。

21.规范化工园区设立和项目入园。修订印发《广西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实施细则》,规范化工园区设立、认定、扩区、复核等事项管理。

22.前瞻性新设立化工园区。充分发挥广西沿边临港的区位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建设一批高标准化工园区,重点在南宁、钦州、北海、玉林等沿海和平陆运河、西江沿线城市加强化工园区布局。

23.加强化工园区载体建设。高标准推进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园区,提升专业化配套服务水平。创新园区建设模式,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破解园区建设资金瓶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加强部门协同联动,统筹资源推进重大政策制定、重大工程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和上中下游产业链衔接。

(二)加强要素保障。自治区层面加强土地、用林、用海、能耗、污染物排放指标、碳排放支撑保障;加强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统筹财政资金、专项债加大对石化产业的投入,强化财政金融产业联动。

(三)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增强服务产业和企业发展意识,为化工企业开展项目建设、能评、环评、融资等提供便利高效服务,努力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发展环境。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大力宣扬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理念,让安全环保渗透到化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

(四)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提升调研分析、成果评价、技术指导、标准培训能力,帮助企业及时掌握产业发展动态,有效应对产业发展变化,提升市场适应能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