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发文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成文日期:2025年09月04日
标  题: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广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
发文字号:桂工信电子〔2025〕722号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5日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广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

2025-09-15 19:42     来源:电子信息处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桂工信电子〔2025〕722号


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广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9月4日



广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25—2027年)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规模总量大、产业链条长、涉及领域广,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为更好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工业行业中的支撑、引领、赋能作用,助力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加强上下游协同,大力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打造新发展模式、新业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做大产业集群规模,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820亿元;到2026年,力争突破2090亿元;到2027年,力争突破2400亿元,将我区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发展高地,产业规模稳步增长,产业发展更全面,产业链条更完善。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产业布局行动。

1.突出“四大重点基地”发展引擎。以南宁、北海、桂林、玉林市为重点基地,加快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布局建设,构建重点区域带动周边协同发展的新局面,实现点状分布向规模化、集群化转型升级,打造1个超800亿元、4个超100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2.构建两个协作发展产业带。聚焦承接产业转移和跨境产业协作,推动柳州、梧州、贺州、钦州、防城港、崇左等市立足比较优势,差异化发展特色细分产业,通过多市联动、错位布局、协同配套,进一步优化产业区域发展结构,形成特色鲜明、分工合理、协同高效的东中部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带和跨境产业协作带。

(二)产业群链升级行动。

聚焦“屏、芯、端、网、器、材”,以工业树产业林布局全景图为牵引,做强“三个”核心产业、做大“三个”高成长性产业,形成6条优势突出、配套完备、带动力强的重点产业链,做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项目支撑,积极构建“33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体系。

1.做强三个核心产业。

电子元器件产业。大力发展芯片、汽车电子产业,针对域控制器、抬头显示等智能座舱关键零部件,提升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电子元器件配套水平。加快第三代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等关键技术产业化,引进建设智能传感器、电磁器件、电子玻璃、光学玻璃等项目,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新型显示产业。加快发展Micro LED、硅基OLED、激光显示、电子纸等前沿显示产品,大力引进掩模版、光学膜、背光源、偏光片、液晶材料、驱动芯片、靶材等关键配套项目。

网络通信设备产业。重点发展智能网卡、高端路由器、射频设备、光通信器件、光网络设备等产品,推进5G、IPV6等关键技术应用。引进车载通信模组、天线模组、光通信模组、卫星通信等项目,实现进口零部件国产替代及关键零部件本地化研发生产,提升产业发展稳定性和竞争力。

2.做大三个高成长性产业。

智能终端产业。提升精密结构件、连接器、散热器、摄像头、玻璃盖板等配套生产能力,引入发展智能安防设备、智能保育康复产品、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产品,拓展终端产品智能化、场景化应用方向,推动整机与配套企业协同集聚,构建智能终端全链条、多元化产业体系。

电子专用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半导体材料、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电子铜箔、电子铝箔等,提升配套服务区内产业能力。加快引进电子玻璃、液晶材料、有机发光材料、高纯硅、靶材等关键材料项目,补强产业链上游短板环节。

半导体产业。打造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制造—封装测试产业链,重点发展光通信芯片、车载芯片、功率器件、显示驱动芯片等产品。围绕人工智能、5G通信、汽车电子、新型显示等应用场景,推进专用芯片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推动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产业化,构建多元协同、分工有序的半导体产业体系。

3.做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强化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软件产品创新突破,增强信息技术服务供给,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重点突破工业软件,鼓励有工业基因的软件企业面向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围绕冶金、机械、汽车等重点产业智能化改造需求,建立“通用大模型+工业软件”的新范式,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制造业关键环节的工业软件产品供给能力;积极培育嵌入式软件,鼓励软件企业面向高端装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嵌入式系统软件研发。强化人工智能模型框架软件和硬件适配,打造一批大模型驱动的行业智能体;聚力发展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支持小程序、快应用等新型轻量化平台发展,培育服务于广西优势产业的行业定制化软件,重点发展面向东盟国家的翻译软件、跨境电商、文化旅游、智慧口岸等软件产品;优化信息技术服务,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应用需求,加强典型场景下的算法服务。围绕数字化管理咨询、一体化集成、智能运维等,完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提升重点行业和领域专业化信息技术服务能力。

(三)创新升级发展行动。

依托链主型龙头企业搭建具有中试验证、检测认证等功能技术服务平台,降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门槛,促进技术成果在产业链内快速转化。依托区内研究所、院校,建设集产品检测、成果转化、科学研究为一体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全区上下优势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探索与国家双一流高校产业合作,合力攻坚。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六基”领域,突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电子元器件等方向,鼓励企业以“揭榜挂帅”等形式承担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创新攻关项目,积极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鼓励支持企业在桂设立企业技术中心,从简单检验检测生产研发向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转变,支持引导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进一步提升企业研发能力。

(四)项目增量提质行动。

围绕“屏、芯、端、网、器、材”关键环节,以工业树产业林布局全景图为引领,编制招商图谱,积极谋划招引高端元器件、第三代半导体、电子专用材料、工业软件和行业特色软件等牵引性强、带动力大的项目。开展精准招商,持续开展产业转移对接活动,举办光电子、智能终端、高端元器件、电子专用材料等专题招商活动,着力招引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关键零部件核心企业。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更新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清单,加强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推动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实体经济调研服务工作机制作用,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困难和问题。

(五)人工智能产品创新行动。

加快发展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等高端电子元器件以及基础数据服务、算力中心、计算设备等相关硬件,深化先进计算、智能控制、人机交互等技术在智能终端产品的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移动终端、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产品。研发一批人工智能软件,推动企业集成各行业场景数据、技术、工艺,开发融合人工智能的终端软件。支持链主型龙头企业基于大模型打造适应电子信息制造业复杂任务环境的研发产品设计、性能预测、供应链优化等一批行业垂直领域模型。

(六)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行动。

持续更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企业清单,加强跟踪服务和政策支持,推动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打造一批链主型龙头企业。针对广大中小企业,筛选建立梯次培育库,重点推动专精特新企业融入链主企业协作配套链条,提升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本地化配套水平。鼓励软件和信息技术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和核心业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分类分策阶梯式培育软件企业。建立自治区、设区市联合重点服务机制,在半导体、新型显示、电子专用材料、工业软件等新兴领域,重点布局培育创新引领性强、高成长性、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企业,围绕完善上下游链条,打造新增长极。

(七)产业协同效能提升行动。

发挥链主型龙头企业作用,提升区内协作配套能力。持续开展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推动信息跨企业协同共享,促进区内企业融通发展。成立广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联盟,加强产业协同对接,融通供应链、人才链、创新链,营造良好产业生态。通过招商引资和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大力发展计算机存储模块、光通信模块等高附加值电子中间品加工,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通过各类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提升行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八)数字化绿色化升级行动。

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争创卓越级智能工厂和优秀场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面向电子信息制造业刚需高频、复杂典型场景,研发推广一批人工智能场景应用。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引导企业开发推广绿色产品。鼓励开展电子信息绿色制造梯度培育,推进产业资源利用循环化。

(九)跨区域跨境开放合作行动。

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加强产业对接合作,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研发+广西制造+东盟市场”产业协作体系。积极布局金属电子材料、化工电子材料、核心元器件及中游模组、印刷电路板、结构件等,建设边境地区跨境电子信息合作园区,构建跨境跨区域产业合作,建设面向东盟的电子信息产业合作高地。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等各类展会,举办软件产业资源对接活动,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推介力度。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发挥自治区制造强区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部门联动,谋划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要工作,切实解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有关堵点、痛点、难点问题。

(二)加强政策支持。用足用好国家和自治区已出台的支持行业发展有关政策,做好政策宣贯,引导行业规范发展;综合运用信贷、债券、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持续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项目建设、稳增长、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开拓市场等方面支持力度。

(三)强化协调服务。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情况,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好行业发展态势、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和行业管理工作,保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平稳有序运行。

文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