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绥县城
在广西县域经济的版图上,扶绥县近年来的发展轨迹引人注目。这座位于南宁市西南方向、素有“五乡之城”美誉的县份,依托“近首府、近机场、近边境,沿公路、沿铁路、沿左江”的区位优势,以工业为引擎,探索出“产城融合、集群发展”的特色路径。2025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3.82亿元,同比增长6.2%,连续多年获评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冲刺“广西县域经济第一强县”的势头强劲。
“吃干榨尽”:一根甘蔗的“全链裂变”

↑大咖国际食品公司生产车间(李宝华 摄)
作为全国糖料蔗生产前三强县,扶绥县将传统农业资源转化为全产业链优势,打造甘蔗、铜、木材、石材四条“吃干榨尽”的全产业链条。甘蔗产业链前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和良种良法,推动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端以扶南东亚糖厂、东门南华糖厂等企业为核心,延伸贸易主体;后端引入达利食品、今麦郎、大咖国际等龙头企业,生产高附加值休闲食品。

↑南国铜业公司厂区(韦雪花 摄)
同样的逻辑应用于其他产业:铜产业链以南国铜业为核心,发展精深加工和稀贵金属提取;木材产业链推动企业向定制家居转型;石材产业链开发装配式建筑新材料。全县投产企业4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0多家,2024年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一根甘蔗的“吃干榨尽”,裂变为多条产业链的共生共荣,彰显资源高效转化的县域智慧。
三座新城:产业跃升的硬支撑
扶绥县依托广西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南宁临空经济区、山圩产业园三大载体,构建铜业新城、空港新城、木业新城“产业新城”格局,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生态。

↑广西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
铜业新城以广西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为核心,主打铜循环经济产业链,持续培育铜精深加工、稀贵金属两条千亿元产业链,集聚规上企业59家。2024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51.3亿元,正加速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

↑广西外国语学院空港校区(钟金良 摄)

↑广西华林食品公司生产车间
空港新城作为南宁临空经济区示范区拓展区,聚焦蔗糖、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现代物流多元融合。96家投产企业中,规上工业企业69家;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外国语学院等9所高校、8万师生形成“高校+产业”双轮驱动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广西华林食品有限公司通过跨境合作模式,将越南椰子原料深加工制成饮品,2024年产值达1.92亿元;广西向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光学膜生产线技术优势,成为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产值达1.95亿元。
木业新城以山圩产业园为核心载体,聚焦高端家居产业升级。作为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山圩产业园聚集规上企业141家,推动产品从传统板材向全屋定制转型,2024年产值达225亿元。润泓木业、方舟木业、亿桉集团等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使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
三座新城的崛起,源于一套精细化服务机制:每周“书记县长上门服务日”解决企业痛点,首创“五证齐发、拿地即开工”模式压缩审批时限,“跑腿办”专班提供全流程代办服务。2025年上半年,全县新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额55.92亿元。
民生为本:强县之路的温暖注脚
扶绥县依托三大产业园区,通过“春风行动”“夜市招聘”等专项活动精准匹配企业用工需求,推动群众就近就业。2025年上半年新增城镇就业1399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1976个。
教育医疗同步提质。扶绥县投入21.57亿元新建及改扩建20余所中小学校,新增学位2.1万个;医疗领域投入超10亿元,推动县人民医院争创三级医院,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从2020年1.75人升至2024年2.24人,构建“一核心、三园区、多片区”医疗服务网络。
“十四五”期间,扶绥县累计投入97.2亿元实施47个城建项目,改造背街小巷和主次干道,实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76平方米,“推窗见绿、一步一景”成为现实。同步完成188个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2025年5月,扶绥县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运河时代的新坐标
在2025年扶绥县年中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部署下半年冲刺任务时要求:“冲刺‘第一强县’需要归零心态和赶考清醒。”“我们必须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问题找借口。”
随着平陆运河2026年通航,扶绥“半小时飞天、一小时出海”的区位优势将迎来质变。当前,全县推进青年产业园现代物流集聚区建设,加快仓储物流项目落地;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目标实现稳步提升。
从一根甘蔗的“吃干榨尽”到三座新城的崛起,扶绥以工农筋骨支撑县域经济,用民生温度诠释发展初心。扶绥县正以全年GDP增长8%的目标为牵引,加速冲刺“广西县域经济第一强县”,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务实答卷。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