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闭幕式在南宁市青秀山铜鼓广场顺利举行,为期11天的学青会也正式落下帷幕。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以下简称“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莉青深入一线、靠前指挥,自治区无线电监测站、全区14个市无线电监测中心保障人员团结协作、认真履职,圆满完成了学青会无线电安全保障任务。
夯实无线电安全保障制度机制
为保障学青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联合学青会执委会安全保卫部制定并印发了《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无线电安全保障方案》,在学青会官网发布了《关于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无线电管理有关事项的通告》,研究制定开幕式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抓好细化落实,确保学青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落实到各个环节和岗位。
加强能力建设,提高实战化工作水平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邀请北京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专家团队,先后多次对重大赛事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进行业务培训和现场指导;建成并启用广西无线电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管理中心,提高保障工作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着眼提高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能力,组织开展全区无线电行政执法演练、全区无线电监测技术演练,补齐工作短板弱项,提高实战水平。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莉青(左三)现场指导工作
做好频率协调和指配,满足赛事用频需求
本届学青会在广西共设48个赛事场馆,分布在全区14个市,赛事用频需求大、设备数量多、涉及区域广,对做好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重大考验。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多次组织赛事组委会、公安、广电、移动通信运营商等重要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为用频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并主动为指挥调度、文艺演出、电视转播、新闻媒体、计时计分等赛事重点用频部门提供上门服务。赛事期间,共许可无线电频率225批次、审批无线电设备5.6万个。有力保障了学青会无线电频谱资源使用需求。
保障工作人员上门服务重点用频单位
持续开展电磁环境整治,维护无线电电波秩序
针对比赛期间无线电设备使用密集、易受干扰的特点,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全区无线电管理机构加强对赛事场馆和特殊区域的监督检查和干扰隐患排查工作,赛事期间共对60余个单位开展监督检查,有效消除干扰隐患;完成无线电台(站)数据清查专项工作,累计核查清理无线电台(站)4000余个,为开展频率协调和频率审批工作提供数据支撑;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对30余家生产和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发现未办理销售备案设备80余个,查处违法违规案件3起,有效强化了无线电设备生产、销售源头治理。
做细做实赛事保障工作,筑牢无线电安全防线
学青会期间,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调集无线电保障人员100余人,无线电监测车40余辆,启用无线电监测固定站100余个,各类搬移式、便携式无线电监测设备100余套投入保障工作。以开闭幕式和赛事场馆、主媒体中心、运动员村为保障工作重点,在各安检口协助开展无线电设备查验,严格场馆无线电设备准入,从源头消除干扰隐患;组织全区无线电安全保障力量持续对重要区域、重点频率进行保护性监测以及电磁环境清查,掌握各赛事场馆的电磁环境动态数据,对发现的不明信号和有害干扰及时排查处置;加大对铁路、民航、水上、公众移动通信等无线电专用频率的干扰查处工作力度;始终保持对“黑广播”“伪基站”等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实现“黑广播”动态清零,切实营造良好电磁环境,全区共查处各类无线电干扰案件60余起。学青会期间各赛事场馆及特殊区域电磁环境安全有序,用于赛事活动的各类无线电设备均正常工作。
赛事场馆保障现场
做好学青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是对广西无线电安全保障队伍工作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一次锤炼,更是一次提升。下一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总结经验、再接再厉,继续以高的标准、严的要求为广西开展各类重大活动提供更加坚实的无线电安全保障。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