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湾碧水连粤桂,两地携手谱新篇。粤桂协作以产业为纽带、市场为桥梁、人才为支点,探索“湾区研发+广西制造+东盟市场”模式,为广西县域经济注入源头活水,绘就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
↑忻城县茧丝绸产业园生产车间
在百色市田阳区的自动化车间里,冷藏的四季蜜芒经流水线化作冰淇淋,果香弥漫;忻城县茧丝绸产业园的织机吞吐蚕丝,缎面如流水倾泻;上林县福林产业园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组装电子显示屏;南宁市中禾箱包公司车间里,工人们赶制出口箱包产品……粤桂协作的春风,正让广西县域特色产业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焕新”。
↑上林县福林产业园生产线
↑南宁市中禾箱包公司生产车间
自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粤桂两省区立足广西资源禀赋与广东市场、技术优势,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延伸产业链条、创新联农机制,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截至2024年,两省区共建产业园区125个,形成8大特色产业集群,产值超600亿元;协作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产业链升级 从“土特产”到“金招牌”
↑百色市境内的芒果种植园
田阳区作为全国最大芒果生产基地,26万亩芒果林连绵起伏。采摘季虽过,产业链条仍在高效运转。“鲜果只能卖三个月,深加工让四季都是丰收季。”果天下公司负责人介绍。2024年,依托粤桂协作引入深圳企业,当地开发芒果冰淇淋等20余种新品,鲜果年产量达38.4万吨,产业链产值突破18亿元。品牌化建设同步发力,建成5个芒果“圳品”基地,通过深圳标准促进会认证,芒果收购价提升30%,“桂字号”产品打入粤港澳大湾区商超。
↑忻城县粤桂协作茧丝绸产业园内展示的丝绸织品
忻城县依托“中国桑蚕之乡”优势,茧丝绸产业园内蚕茧经缫丝、织造,化作真丝家纺。“以前卖原料,现在卖品牌。”产业园负责人展示出口欧洲的蚕丝被。近年来,粤桂协作投入1.24亿元共建产业园,推动产业延伸至高端家纺,形成全链条,带动就业1200人,累计分红810万元。
↑星油藤产品
宁明县融合广东新会陈皮与本地星油藤资源,开发“陈皮星油藤茶”等系列新品,带动星油藤种植面积4.6万亩,惠及1万余农户。
↑都安县粤桂协作产业园工人在生产线上工作
都安瑶族自治县是广西最后一批脱贫县之一。“三年前这里还是荒坡。”都安县粤桂协作产业园管委会负责人感慨。2023年以来,通过与深圳宝安区共建,实施免除三年租金等政策,园区吸引东莞科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东莞创盈礼品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入驻,提供岗位超2万个。“下楼上班,上楼回家,挣钱顾家两不误。”易地搬迁户韦大姐说。
创新协作模式 “飞地经济”激活内生动力
↑田阳区深百智能制造产业园工人在车间工作
田阳区深百智能制造产业园内,创维光伏的工人在铝材框架上安装太阳能板。“深圳研发+广西制造,成本降三成。”企业负责人说。2024年,粤桂协作统筹10个县5400万元资金购买标准化厂房,确权给村集体专业化运营,吸引3家东部企业入驻。园区配套广西首个光储超充站,屋顶光伏年省电费50万元,2025年产值有望突破15亿元。
“规划图纸两地共同审定,招商政策完全同步。”马山县粤桂产业园负责人展示与深圳福田区联合制定的投资指南。在同规划、同政策、同招商、同服务、同受益的“五同”机制下,产业园吸引电子信息企业集聚,预计年产值达14亿元。上林县福林产业园同样采取该模式培育新能源产业。工人蒙工从普通操作员成长为技术骨干:“广东师傅手把手教,现在我能带徒弟了。”
“飞地经济如同果树嫁接,既要本土根基扎实,更要湾区基因鲜活。”粤桂协作办公室干部道出协作精髓。
联农带农 家门口就业促共富
↑田阳区“阳光快聘”零工市场工作人员进行直播带岗
田阳区“阳光快聘”零工市场的电子屏滚动着岗位信息,运营两年来,“阳光快聘”零工市场累计提供岗位3.2万个,为帮扶车间输送劳动力1800余人。
↑忻城县开展壮锦技艺培训
忻城县非遗工坊里,30名“壮锦织娘”在传承人兰培文指导下,将传统纹样融入时尚手提包。“欧美订单单价翻五倍。”工坊负责人展示外贸合同。粤桂协作培育的“忻城壮锦织娘”劳务品牌,让古老技艺变身创富新技能。
2024年,依托粤桂协作资金建设的田阳区新建村蔬菜基地,通过“订单农业+土地流转”模式,种植辣椒、百香果等600余亩。“土地流转收租金,基地打工挣薪金,村集体分红得股金。”村民老梁说。高峰期用工超100人,人均月增收2000元,村集体年分红25万元。
农文旅融合 乡土资源变“流量密码”
“小朋友知道芒果冰淇淋怎么来的吗?”近日,在田阳果天下公司的观光通道,研学导师带领学生观察鲜果加工。自2023年起,粤桂协作推动田阳区工业旅游项目每年吸引超万人次参与,结合腾讯“为村共富乡村”数字工程,周边村庄发展民宿与农家乐,“产区变景区”愿景渐成现实。
↑宁明县珠连村
在大新县德天瀑布景区,跨境自驾车辆排成长龙。依托粤桂资金打造的边境旅游带,2024年上半年接待游客574万人次,旅游收入56.8亿元。宁明县珠连村在粤桂协作支持下,将世界遗产花山岩画“小红人”化作文创IP,建成红糖作坊、电商中心等设施,获评“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
↑工人在智能温控大棚内护理花卉
上林县粤桂协作花卉产业园智能温控大棚内,花农覃大姐忙着打理蝴蝶兰。产业园引入智能温控系统培育石斛兰、红掌等200余个品种,2024年销售额达1.83亿元,成为农旅融合的网红打卡地。同时,产业园创新推广“代种代养”模式,由企业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农户利用房前屋后庭院空间托管花卉,每株提成3元,年增收可达2万元,覆盖光全、卢柱等4村62户,盘活庭院面积1.27万平方米。
专家观察 从“输血帮扶”到“共生共赢”
南宁师范大学教授何玲玲等专家表示,当前粤桂产业协作正经历从单向帮扶到双向赋能的深刻转型,东西部资源禀赋的互补性为协作奠定坚实基础——广东的资金、技术、市场渠道与广西的劳动力、土地成本、特色资源高效耦合,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融合。近年来,广东企业加速布局广西,既顺应产业梯度转移规律,更彰显区域共生逻辑。在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进程中,粤桂协作通过共建跨境产业链,为构建面向东盟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注入新动能。
深百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实践印证了“湾区研发+广西制造”的协同优势,不仅为深圳企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更为百色铝产业的升级及强链补链延链提供了强劲助力。同时,产业协作带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逐步成型,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南宁市参与定点帮扶的深圳福田区与上林县、马山县共建多个飞地经济园区,部分园区采取“五同”模式进行招商引资,有效助力当地产业聚集。在南宁市上林县粤桂协作花卉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亿成花王公司作为自治区级林业龙头企业,带动广西万佳、广东侬丰等5家花卉企业相继落户,粤桂协作让当地做火“花经济”,形成集聚发展效应。
当前,东西部协作已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产业协作中不仅带动地方经济,还惠及村集体经济、农户尤其是脱贫群众的增收。靖西市的深圳龙岗——百色靖西协作共建产业园,不仅为搬迁群众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还让村集体经济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分红。都安瑶族自治县的深圳宝安——河池都安粤桂协作产业园,带动形成电子玩具产业集群,助力易地搬迁安置区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协作资金支持打造的广西忻城粤桂协作茧丝绸产业园引进广东龙头企业,带动直接就业约100人、间接就业约1000人,累计分红超过800万元。这些实践案例都充分彰显了粤桂产业协作带来的积极效益。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