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媒体报道

南宁:产业发展动能强劲 科技创新“新”潮澎湃

2025-10-21 15:38     来源:南宁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在丰林集团南宁工厂控制室,操作人员对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操作和实时监控。    本报记者余秋兰 摄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优则动能足。

今年以来,南宁市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一、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向“新”转型、向“数”聚能、向“海”图强、向“边”融合,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创出特色、做出优势。今年1—8月,规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8.6%、27.8%,增速高于全国、全区,带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南宁市还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已初步形成覆盖算力、算法、应用场景等全产业链生态。全市人工智能规上企业103家,占全区比重42.7%。

数据的背后,是南宁经济涌动的创新活力。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科技创新“新”潮澎湃、“人工智能+”加出无限可能……金秋邕城,处处涌动着发展热潮,折射出南宁产业发展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转化的澎湃活力和广阔前景。

智改数转为传统产业腾飞添翼

一提到传统产业,在不少人的脑海中就会和“落后”“低效”等词汇联系在一起。而在南宁,传统“老行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拓展出新路径,焕发出新生机。

在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林集团)南宁工厂,偌大的生产厂房内,自动化生产线设备不停运转,操作人员只需在控制室轻点电脑鼠标,各车间实时生产数据就跃然屏上。

“2024年9月,丰林集团的人造板行业上中下游链式数字化转型应用案例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征选的《2024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该应用涵盖三维量方、板面识别、自动打包等木材加工关键节点,运用AI工具可实现图片造假识别、称重异常提醒、板面质量问题反馈等。”丰林集团财务总监兼董秘李红刚介绍。

智改数转是企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之举,丰林集团在全流程智能化改造升级方面加大力气,打造自动结算系统,在今年9月获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内部控制最佳实践案例,位居全国民营上市公司第一。“该系统以‘一单到底’的模式打通生产全流程,在App内就能开户、对账、查看检测结果,开票也是电子发票直连系统,效率和风险防控水平都提高了90%以上,系统年规避潜在风险超3500万元。”李红刚说。

练好内功,把“智改数转”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近年来,南宁市积极推动数智技术深度嵌入转型升级全过程各环节,全面释放数实融合效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目前,南宁市正在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重点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在“点”(设备更新、中小企业转型)、“线”(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面”(园区建设)及AI赋能等方面给予支持与补助。下一步,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研究出台南宁市关于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从硬件到软硬一体化全方位给予支持。

“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人工智能可以做些什么?在南宁,一场AI赋能城市管理的实践悄然展开。“您好,我是数字人‘小西’,有什么问题可以咨询我。”在南宁市相关部门的办事大厅,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AI数字人不到1秒就作出了准确解答,这些不知疲倦的“智能员工”正改变着政务服务模式,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生动注脚;在大街小巷,市政智能综合检测车匀速行驶,车上搭载的阵列雷达与高清相机不停运转,路面毫米级裂缝、地下隐蔽脱空等隐患被实时捕捉上传,让道路安全隐患无所遁形……一个个创新应用落地生根,勾勒出科技赋能城市发展的生动图景。

今年以来,南宁市坚持做好强产业文章,以场景创新为主攻方向,不断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开放场景资源吸引国内头部企业,三六零、奇安信、诚迈科技等一批头部企业和重点项目落地,同时依托科大讯飞、中国东信、迈越科技等头部企业积极拓展跨境场景,进一步加快国内人工智能优质资源的汇聚和场景开发应用。如今的南宁,AI浪潮加速奔涌。

“我们通过加大供需对接深化协同创新力度,公开发布了一批‘人工智能+制造’机会清单和能力清单,打造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标杆应用场景,组织企业参加‘智汇南A·场景秀’,精准链接技术供给与行业需求,推动场景落地转化。”南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建波介绍,通过提升场景创新能力加速制造业企业全流程智能化升级,已在铝精深加工、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机械装备、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行业广泛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已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73个,占全区总场景的31.9%。

科技创新动能澎湃

今年以来,南宁科技企业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256家企业跻身2025年广西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3家企业获评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47.83亿元。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南宁科技创新的强劲脉动。

走进南宁的科技企业,创新气息扑面而来——半导体实验室里,精密仪器昼夜运转;智能生产线上,机械臂灵活舞动。南宁变格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志荣说:“公司产值保持稳定增长,我们将按既定计划稳步推进生产经营。”南宁泰克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强透露:“企业产值同比增速超15%,我们有信心完成全年目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南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4年,全市新增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90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超1500家;企业及市属科研单位牵头或参与的64项成果获2024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创历史新高。

在半导体、先进高端光学等新兴赛道,南宁坚持“创新链赋能产业链”,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南宁初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实现显示驱动芯片国产化,应用从电视、VR眼镜到智能家居不断拓展,带动上下游形成集群效应。

人才是第一资源。南宁市坚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发展,大力引进和建设各类产学研载体,形成中国·南宁海(境)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一批招才引智品牌活动,让人才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同时,出台扶持措施,并兑现落实科技保险、企业购买科技成果转化后补助等政策,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科技创新最终要落到民生。AI智能导诊、数字人随访系统走进医院,“AI+教育”实现个性化学习,智能交通缓解城市拥堵……市民真切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与温度。

聚力创新,逐梦未来。南宁将持续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强化科技领军企业带动作用,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拓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