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媒体报道

以工业思维引领 促三产融合升级——融安县探索农业县向工业县转型新路径

2025-10-23 10:55     来源:融安县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局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2025年,融安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按照自治区2025年度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专题协商座谈会和柳州市工业发展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大抓工业、大兴制造业”鲜明导向,立足林木加工、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基础,辐射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开拓式引入工业思维和发展模式,打破产业边界,让一产“接二连三”,二产“两头延伸”,三产“赋能增效”,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以工促农、以工兴县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一、坚持规划引领,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

以机制牵引带动农业县向工业县转变,坚定不移促转型。一是完善顶层设计,构建“1+1+4+N”“农转工”矩阵。即印发一个发展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成立1个领导小组、组建4个攻坚组、激起全域全民谋工业浪潮。二是创新配套服务,推行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实行“一个重大项目、一名服务官、一套专班人员、一站式服务”的“四个一”工作机制,成立40个服务专班小组,制定25项服务清单,“一对一”为全县重大项目提供“一站式”保姆服务。目前已为广西首个页岩气开发示范项目-融安页岩气产业园项目等33个重大项目企业解决用地、用工、资金等难题81个,推动4个重大项目落地投产。三是筑巢引凤,打造招商引资“强磁场”。加大“走出去+引进来”力度,全力为企业“抢”订单,引导企业“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同时发力。绘制林木加工、新能源、农产品加工、冶矿、建材等产业链招商图谱,瞄准全国重点招商引资区域,按图索骥精准招商,着力营造多层次、多点位的对外开放式招商引资“新热潮”。1—9月,新签约区外境内项目20个,合同投资总额53.5亿元,2025年新签工业项目开工14个。

二、强化工业赋能,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

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赋能现代产业发展,着力补齐农产品加工短板,提升“一产”“二产”附加值、延伸产业价值链。一是引进东部资源,提升金桔产业附加值。引进金桔深加工龙头企业2家,培育产业链相关配套企业12家,创新推出金桔茶、金桔柠檬膏、金桔果脯、融安金桔IP冰淇淋、金桔露果汁饮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建设预冷、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生产线,金桔深加工产品年销售额超2亿元,推动金桔从“论筐卖”向“论克卖”转变。二是强化科技支撑,撬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聚焦青蒿等中药材创新育种、大健康产品研发需求,选派科技特派员“一对一”精准服务企业,指导广西仙草堂有限公司联合广西生态职业学校申报广西博士创新站,依托广西科技大学科研力量研发灵芝系列食品,推动医药制造业向科技化、标准化、示范化发展。

三、打造产业集群,激活工业发展“新动能”

集聚资源打造特色制造业集群,强化工业对三产融合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化产业补链强链延链。一是实现“一棵树”到“一个柜”的转变。培育壮象木业、大森林木业、三友木业等龙头企业,促进融安香杉产业主导产品向高端定制板转型升级,逐步培育发展实木家具、地板、木结构配件、香杉醇提炼等终端制品,初步形成“原木初加工—板材制造—智能家居”强链扩群新格局。1—9月规上林木业产值超31亿元,同比增长8.3%。二是实现“一阵风”、“一束光”到“一千瓦时”的转变。聚力招引新能源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以商招商,打造新能源制造产业集群,释放“当地生产—当地消纳—辐射周边”的乘数效应,推动传统水电产业向高效清洁能源转型升级,为全县工业发展提供绿色动能。成功引进中核汇能、大唐桂冠、玉柴新能源、恒投储能等20家新能源企业落户融安,投资项目27个,总投资263.6亿元。今年1—9月,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超45亿元,同比增长5.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

四、深化业态创新,开辟三产融合“新蓝海”

聚焦数实融合,推动“工业+”、“农业+”、“互联网+”模式,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一是“工业+旅游”,“工业+”迸发新活力。推动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跨界业态融合,设立广西仙草堂制药“透明工厂”,让游客既能参观灵芝区,还能近距离观察灵芝孢子弹射过程,又能体验一站式购物的便捷,实现工业与旅游“1+1>2”的叠加效应。二是搭建电商“云”平台,“农业+”注入新动力。搭建多元化“云”平台销售渠道,积极推广“电商直播+助农带货”模式,打造电商物流产业集聚区。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金桔电商企业527家。2024年12月,融安县获评为全区“广西水果电商活力县”。三是发展“以竹代塑”,“互联网+”点燃新引擎。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应用,助推融安县融嘉工艺有限公司的竹木制品、手工艺品远销欧美。今年以来,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超4600万元,同比增长15%,融嘉工艺外贸出口贡献率达64.6%,外贸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工业外向度明显提升。截至9月末,全县出口工业企业增至6家,竹制品、板材、电子产品、青蒿素及石塑地板、木塑地板等多类产品走出国门,远赴海外。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