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天降秋雨,寒意渐浓,但龙圩区现代珠宝首饰智造产业园内却是热火朝天。设备、原材料进场、铜饰品出库……这个开园不到3个月的园区,已入驻100多家首饰加工企业。
龙圩区通过打造现代化产业园区,引导原本散布于居民区的企业入园,采用统一设备集中处理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不但解决了生态环境安全隐患,还保住了企业,稳住了近3万个工作岗位,更为首饰加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埋下了伏笔。
1 破困局 治污与保企双向发力
作为全国主要铜饰加工区,龙圩区一度集聚铜银首饰加工企业300余家,但产业长期深陷“小、散、乱”困境——家庭作坊占比超70%,由此给环境带来深深困扰。
“以前一开窗就是刺鼻的气味,现在终于可以随意开窗了。”住在福达花园的刘女士说,由于小区附近存在首饰加工作坊,每天烧蜡的刺鼻气味,让她入住以来,4年里几乎不敢开窗。
治理,从未停歇。龙圩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该区高度重视群众呼声,持续加强首饰加工行业治理。对废水采用分开收集统一转运处置,对于刺鼻异味要求企业升级改造废气处理设施,但废水转运环节多,企业处理成本高,废气虽达标排放但并非零排放,刺鼻气味难以根治。
如何治标又治本?群众的呼声催生了现代珠宝首饰智造产业园的蓝图。而一场顺应民意、自上而下的生态环境保护战——广西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则加快了治理进程。
30天内完成300余家首饰企业的全面“体检”;快速制定“立即原地控制风险+同步入园谋长远发展”的综合治理方案……龙圩区向“散乱污”宣战,一座总投资超4亿元、占地112.8亩的现代化珠宝首饰智造产业园拔地而起。

在产业园里,工作人员正在厂房楼顶检查废气排放设备。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周伟武/摄
尽管财政资金紧张,但龙圩区仍统筹安排资金2000多万元,在园区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实行“统一收集、统一净化、统一排放”。188家涉重金属首饰企业搬迁入园后,迅速恢复了生产。
福达小区的刘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8月,附近的首饰加工作坊搬迁入园后,困扰周边居民多年的刺鼻气味消失了。
2 稳就业 生态向好托举民生底线
一座产业园,改变的不仅是生态,更稳住了近3万名劳动力的饭碗。这既是经济账,更是生态账、民生账。
走进龙圩区现代珠宝首饰智造产业园,最醒目的是厂房墙壁上银光闪闪的排气管道与楼顶巨大的风机。“园区内主干管污水日处理能力1000立方米,废气处理量每小时24万立方米。”园区管理方、梧州市龙投发展集团副总经理李炜燊指着管线图介绍,“过去企业是‘一户一管’,现在是‘一园一网’,让小企业也能像大工厂那样安全生产。”
“以前,我们用很多大桶沉淀废水,隔两个月就要叫专业机构来抽一次,一车上千元。”从事首饰生产16年的集华首饰厂负责人王细华说。
“集中统一纳污,再也不担心执法人员找上门了,我们可以更安心生产。”园区内,浚柏首饰加工厂负责人李柱坤一边整理模具一边说。
100多家小企业生产无忧,近3万名务工人员便有了稳定收入。在园区内的创艺首饰厂,龙圩区新地镇脱贫户莫火群戴着防护手套,正为铜戒脱蜡。“首饰厂稳定开工,我每月收入3000多元,妻子在园区打零工也有收入。”他说,“园区离家近,下班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一举多得。”
别看单个首饰加工企业小,但首饰加工产业却是龙圩区稳就业的重要阵地。一直以来,该区在首饰加工行业推广固定车间岗、居家外包岗等弹性岗位,让困难群众不但每月增收1500—3000元,更能兼顾家庭。
今年以来,龙圩区首饰加工产业已带动近1500名脱贫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促进城镇新增就业2339人,帮助247名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03名失业人员实现“二次上岗”。
如今,“集中入园、集中处污”模式让企业得以持续生产,这些务工人员的岗位也更稳固。
3 谋长远 绿色智造激活产业新篇
从“智造”二字可以看出,龙圩区现代珠宝首饰智造产业园并非平衡生态与就业的权宜之计,而是用以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
走进新悦君饰品生产车间,只见其自主研发的AI智能镶嵌设备正闪着蓝光,机械臂灵巧移动于首饰蜡模上,几秒钟便完成定位测量。“以前生产过程中靠眼睛看位置、靠手感定深度,现在靠‘Al+激光+视觉’精准定位。”该车间负责人冯先生说,“不仅提速3倍,还减少了材料浪费。”
产业园内,科技正引领首饰加工这门传统手工艺活发生根本改变。如今,在龙圩区支持下,广西佛玺首饰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推广AI应用,引入质检、温控、研磨自动化设备,成功吸引逸尚创展(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市科猛碳极科技有限公司等区外智能生产线企业入园。
劳动者是关键要素。龙圩区在首饰加工行业创新推出共享技工岗,“技术赋能+人才升级”双轮驱动传统工艺向智能制造转型;与梧州工商技师学院等5所院校达成首饰行业技术工人定向培养合作意向,既传承传统工艺,又通过AI设计、智能加工等新技能实现职业跃迁,实现“传统巧匠”与“数字工匠”双重身份融合。数据显示,通过AI辅助设计系统,一名普通技工日均产能提升3倍,产品良品率突破98%,带动人均月收入增至5000元以上。
“小散企业入园,将会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和技能人才的培养。”龙圩区科技和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
转型要成功,离不开金融要素保障。龙圩区探索政银企三位一体机制,打通产业链“金融毛细血管”。龙圩区财政部门联合银行推出“宝石贷”,实现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担保补贴全覆盖。2024年以来,龙圩区已为4家小微企业和71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总计2732万元,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直接带动近500人就业。
“现在企业落地园区更快、成本更低。”龙圩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推出“三定制”服务——定制厂房、定制配套、定制政策,让企业“拎包入驻、拎包生产”。同时,园区着力打造“珠宝首饰+会展+贸易+电商+物流+文旅”一体化服务体系,构建“前店后产”的全产业链格局,成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数据显示,龙圩区首饰产业链去年产值超20亿元,用工近3万人。待正在启动的产业园二期建成后,预计新增岗位3000个,年产值有望突破50亿元。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