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为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广西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快推动广西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行业专家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多次组织专家研究论证,编制形成了《广西建材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1+1+4+3+N”目标任务体系,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坚定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建材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为支撑,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建材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全力打造全区制造业重要新引擎,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基本原则
《规划》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坚持融合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差异发展等5个基本原则。
四、发展目标
一是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到2025年,全区建材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再上新台阶,建材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7.5%,实现建材产业总产值超过2600亿元。产业各细分领域规模进一步扩大,重点打造水泥及水泥制品(含机制砂石)产业链总产值超1880亿元、绿色高端玻璃产业链总产值超130亿元、新型装配式建筑材料产业链总产值超70亿元、先进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链总产值超15亿元。
二是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到2025年,全区建材产业链向上下游有效延伸,在北部湾区域及西江经济带形成3个以上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特色优势的区域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新材料产值、品类、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培育10家以上低能效、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新型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打造2家以上具有创新引领作用的独角兽企业和细分行业领域“单项冠军”企业。
三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形成集前沿技术研究、共性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为一体的多方协作创新体系,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发展的名牌名标产品,建成3个以上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力争创建1个以上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建成一批综合性服务型研发平台,培育一批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
四是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到2025年,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包括绿色、安全、有保障的原料供给体系、国内领先的绿色制造体系和固废综合利用管理体系。产品能效水平优于国家标准准入值,主要污染物排放优于国家标准特别排放限值要求,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不低于80%。创建10个以上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示范性绿色园区、20家以上绿色工厂,打造50个以上绿色低碳建材产品。
五是智能制造应用成效显著。到2025年,建材工业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示范引领和推广应用取得较好成效,全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培育2家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建立10个以上建材行业智能工厂,打造5个以上数字矿山,培育5个以上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设备运维等领域单项应用取得突出成效的典型项目。
五、空间布局
《规划》提出了构建全区建材产业“一核五带七板块”的空间布局。
“一核”:依托南宁区位、人才、技术优势,打造水泥及水泥制品(含机制砂石)、绿色高端玻璃、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装配式建筑材料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先进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建立产业研发及技术创新的核心区和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五带”:沿西江新型机制砂石产业带、辐射全区范围新型装配式建筑材料产业带、环北部湾绿色高端玻璃产业带、“东融”新型碳酸钙及石材产业带、符合区域特色的绿色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带。
“七板块”:水泥及水泥制品(含机制砂石)产业链、绿色高端玻璃产业链、建筑卫生陶瓷产业链、新型墙体材料产业链、新型装配式建筑材料产业链、非金属矿(石材)材料产业链、先进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链。
六、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升传统建材产品品质、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构建产业服务体系等。
二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促进产业协同创新等。
三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节能减排,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引导产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
四是推进智能制造应用。推进智能制造、创新工业互联网场景等。
五是深化开放合作交流。重点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发国外市场等。
七、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了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加强监测管理、强化要素保障、推动资源整合、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等7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文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