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区工业和信息化战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聚精会神抓发展,唱响加快高质量发展主旋律,深入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和“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调控,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工作措施,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今年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排第12位,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持续凸显,新型工业化取得了扎实进展。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工业经济超额完成“双过半”。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高于预期1.2个百分点。民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高于全国6.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9.8%,高于预期4.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2.3%、14%,分别高于全国4.8个、10.4个百分点。
(二)质量效益持续向好。规上工业企业、规上中小企业利润分别增长21.9%、26.5%,分别比全国高23.7个、25.1个百分点,排全国第3、第4位。工业税收增长5.4%,占全区税收比重提升到42.4%,工业投资占固投比重提升至44.4%。工业领域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超8万人。工业成为全区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的重要支撑。
(三)新质生产力加快壮大。新产业、新产品对工业增长贡献超50%,规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6%、22.6%,分别高于全国20.1个、12.4个百分点。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量分别增长78.1%、32.3%、23.3%,产业向新、向优的趋势更加明显。
(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加快高端化,钢铁产业品种钢平均占比提升至50%,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2.3%,占全区汽车产量比重提升至60.9%。数字化转型加速,上半年新增自治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2家、智能工厂39家、数字化车间60家,南宁入选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玉林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绿色化转型迈出坚实步伐,绿色工厂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5%,统计口径下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强度下降7.4%。集群建设提质增效,推进来宾汽车泛铝件等19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新增桂林七星区高性能橡胶制造等6个自治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柳州螺蛳粉、梧州六堡茶入选国家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优质企业规模壮大,新增上规入统工业企业比去年同期多增92家。柳工股份、柳工农机入选国家级链主企业,新增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9家。
(五)“人工智能+制造”蓬勃发展。新增智能机器人等智能产品175个,在有色金属、钢铁、机械装备等重点行业打造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176个。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32.4%,智能网联汽车产量增长26.5%,首批广西造工业版人形机器人在柳州汽车智慧工厂进行实训。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学校设立人工智能学院,为工业领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六)产业转移活动成功举办。7月19—20日,以“AI赋能谋新篇 产业协作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举行。活动共促成签约项目296项,项目数量、规模、质量都取得新的突破,东中部地区一大批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企业转移入桂,建设面向东盟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区已经成为东部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广大企业形成投资广西就是投资未来的共识。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做好下半年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区年中工作会议暨三季度经济发展调度会决策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加强运行监测调度,巩固拓展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势头。一是全力稳住重点企业增长。对今年以来效益好、增长潜力大的企业,要服务帮助企业开足马力、满产达产,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和扩大出口,推动企业为稳增长多作贡献。对负增长的企业,要加强分类帮扶服务,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销售、降低成本等困难问题,努力扭转下滑势头,争取在下半年把产量和效益提上来。二是精准促进重点行业增长。落实好工信部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行动,强化“一行一策”精准支持。对增长势头较好的有色金属、汽车、机械等行业,加强生产要素保障,确保企业充分发挥产能扩大生产;对负增长的行业,要加强帮扶和挖潜,提出更加精细精准的对策。石化化工产业要帮助中石油钦州、中石化北海炼化积极争取总部加大排产计划、优化产品结构,支持恒逸、宏坤等已经实现中交的项目加快试产上量;钢铁产业要推动宏旺硅钢等项目加快投产上规,支持柳钢、盛隆冶金等重点企业持续加大品种钢生产;电力行业要通过推动电解铝检修产能恢复生产、短流程炼钢行业多开工等扩大发电量;医药行业要重点支持医疗器械市场推广、药品企业积极参与各地集采。三是落实好自治区各类惠企政策。加强自治区推动工业经济稳中向好30条政策措施以及金融惠企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的宣传解读和培训辅导,组织实体经济服务员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
(二)着力加强项目推进和招引,持续扩大有效益的工业投资。一是提速重点项目建设。加强用地用林资金等要素保障,力争下半年开工建设翅冀钢铁产业升级等145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弗迪年产55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等112个重点项目。二是持续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用好“两重”“两新”政策,持续做好超长期国债支持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再贷款申报工作,开展“桂在益企”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对接活动。三是加强项目谋划储备。持续开展“双百双新”产业项目遴选,重点抓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后半篇文章,建立厅市联动的工作机制,跟进推动已签约项目加快落地,同时进一步强化产业精准招引,聚焦全区工业树产业林布局全景图的方向,举办系列厅市联合招商活动,引入更多行业头部企业和关键补链强链配套企业。
(三)坚持新老并举,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聚焦糖、铝、机械、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和轻工纺织等产业,逐个产业编制出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主要目标任务、推进路径和政策措施。二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造、低空经济等有较好发展基础和较大发展前景的领域,选准产业赛道和重点发展的产业链,逐个产业研究制定支持政策和发展路径,力争抓出一批千亿级的新兴产业。三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建立未来产业投入机制,完善财政、金融、科技、人才等政策体系,积极稳妥发展商业航天、新型储能、未来显示等产业。四是做大做强县域工业。县域经济本质上是特色经济,关键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用好自治区新型工业化资金和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县域补齐产业基础短板和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力争未来五年打造5个千亿、10个五百亿、20个百亿产值的工业强县以及一批特色工业县,支撑全区县域经济做大做强。
(四)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升产业竞争力。一是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及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持续实施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项目、新兴产业培育项目。二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桂林电科院功能性膜材料研究开发和制造、广西电网电鸿智能装备制造两个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开展自治区制造业中试平台、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培育,认定一批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推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梯度培育体系,助推企业快速成长。四是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优势产业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填平补齐机械装备、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本地配套,支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五是大力推动工业设计赋能。办好第三届中国—东盟设计周活动,推进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加强六堡茶、茉莉花、食品、轻工纺织等特色产业工业设计,打造一批标志性产业IP提升产业价值。要大力发展工业文化,促进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
(五)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应用,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一是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制造”。坚持以场景为牵引、应用为王,推动产品突破、产业集聚、生态打造。重点围绕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石化化工等产业关键制造环节,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支持企业开发智能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芯片、智能软件、行业大模型等领域新产品,吸引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出台人工智能项目支持政策,成立中国—东盟人工智能标准联盟,支持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建设,形成“政策+基金+标准+平台+服务”组合生态。二是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持续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诊断全覆盖,打造智改数转典型应用场景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加快实现“愿转尽转、能转尽转”。持续培育智能工厂、5G工厂、数字化车间,“一行一策”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整体转型。指导南宁推进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玉林推进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三是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不断完善新型基础设施,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和应用,强化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功能体系建设。四是完善数字化服务体系。动态打造数字化转型供给资源池,培育一批既懂行业又懂数字化的服务商。创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加强“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供给。
(六)着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工业能效与绿色发展水平。一是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聚焦石化化工、有色金属、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节能降碳诊断服务,持续组织一批重点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建设,促进企业节能降耗,确保完成全年规上工业能耗强度下降目标任务。二是持续完善绿色制造与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国家、自治区、设区市绿色制造三级培育体系,发布2025年度自治区级绿色制造名单,抓好“无废园区”“无废企业”培育建设。三是提升再生资源高效利用水平。加强废钢铁、废铜铝、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大力支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以及机电产品再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发展,带动提升资源综合利用行业发展水平。四是做好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科学编制《广西有色金属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参与编制广西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和关键金属创新发展“十五五”规划,聚焦打造勘探、采矿、选矿、冶炼、深加工产业全链条,科学谋划建设国家关键金属产业集聚区,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南丹关键金属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有色金属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
(七)深入开展实体经济调研服务,持续优化市场营商环境。要聚焦全区经济运行调度常态化开展八大调研服务,着力解难题促发展。一要高效运转自治区、市、县三级工作专班,支撑保障自治区领导开展集中调研服务,协调解决企业稳增长、稳投资、保供应、市场开拓等方面困难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二要深入开展融资、用电、用工、用能等专项服务,持续解决企业扩大生产、项目加快建设过程中的要素保障问题。三要畅通企业反映诉求的渠道,优化升级“桂i企”——服务实体经济平台(APP、微信小程序),引入人工智能手段,加强企业问题智能分办、政策智能解答。四要聚焦企业久拖未决老大难问题,组织各级各部门和有关企业召开一对一、面对面专题会议,推动一批企业诉求多次的难题销号解决。五要持续组织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一月一链”融资路演、中小企业服务月等活动,常态化召开制造业企业月度座谈会,用好制造业中小企业培优育强服务券,加快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汇聚各方力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