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和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以及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上规模、促融合、提质量、增效益”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园区优化升级,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健全完善工业创新体系,切实抓好工业生态文明建设,强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实现工业和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
2013年预期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工业投资增长25%,更新改造投资增长30%,制造业投资增长26%;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增长23%,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8%。
2013年工作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工业投资增长27%,更新改造投资增长32%,制造业投资增长28%;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增长25%,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6%。力争新增1个千亿元产业、1个两千亿元产业。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项目投资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力争完成更新改造投资5600亿元以上。
狠抓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建设对经济增长、结构优化的推动作用,全力抓好上汽通用五菱GP30轿车、东风柳汽乘用车及商用车新基地、柳工康明斯年产14万台工程机械发动机、中船钦州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吉利汽车、海森特防城港海工装备制造、中船桂江造船有限公司扩大产能、富士康广西产业发展计划、广西朗科国际存储科技产业园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推进富士康液晶电视生产基地、广西金冠年产5万吨糖果、冠龙食品年产35万吨葡萄糖浆、广西嘉联年产600万米丝绸深加工等一批消费品工业项目建设。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探索现代农产品精深加工模式,重点发展一批糖果、茧丝绸、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畜牧水产等产业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不断延伸,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紧紧围绕“三个千亿元工程”建设,加强对央企、大型民企、500强企业和珠三角、长三角及港澳台等重点区域的招商引资工作,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产业对接活动,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大企业、大项目。积极探索园区开发新途径和新渠道,引进各类资本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合作开发建设工业园区。进一步落实粤桂、黔桂、湘桂等省际合作协议,引导、支持企业参与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合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加快走出去,促进优势互补和互利合作。
加大项目统筹协调力度。继续加强与发改、国土、环保等部门的沟通与对接,全力做好项目的核准备案、用地、环评、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前期工作。加强协调服务,解决在建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加大对竣工项目在流动资金、原材料、电力保障、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使之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强项目管理。建立自治区、市、县(区)三级项目库,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充实和更新项目,实现从项目谋划、储备到竣工投产的全过程科学化管理。根据我区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资源条件,研究策划和储备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大、发展前景好的重大前期项目。
(二)坚持创新驱动,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实施工业创新驱动战略,健全工业创新体系,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培育工业品牌,全面推进我区工业创新发展。
组织实施工业创新发展工程。今年新认定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家以上、自治区级研发中心60家以上,实施200项以上自治区技术创新、创新能力建设和新产品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桂林福达、广西领华数码等一批自治区级研发中心,提升企业研发能力。鼓励和扶持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广西制造”向“广西创造”转变。
大力推进协同创新。落实自治区与高校院所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拓展新的合作空间和领域,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100家产学研用一体化企业,形成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互支撑、协同创新的良好格局。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开展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工作,通过品牌产品效应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聚集。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建设,推动我区工业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三)加快提档升级,进一步壮大园区经济规模
继续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健全园区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园区综合实力,力争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百亿元园区达到35个,新增1个千亿元园区。
加快园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以培育更多的百亿元园区、千亿元园区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加强园区的生活设施、物流配送、商务信息等配套能力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和园区管理体制,努力改善园区投资环境。
推进工业园区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坚持“产城一体”发展战略,以产业园区作为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产城融合的重要结合点,结合城镇规划,布局建设规模较大的产业园区,以产业聚集人口,为城镇化提供支撑,带动城镇化发展,使产业园区成为促进城镇扩张的重要动力。重点建设一批县域工业集中区,积极打造以机械、汽车零部件、铝加工、服装、陶瓷、碳酸钙等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园区,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建设十五大产业基地。组织实施自治区15个重点产业基地建设规划,推进一批重点项目落户,推荐一批企业入园,增强园区综合竞争力。以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性基地”为契机,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园区转变发展方式。
(四)围绕提质增效,推动抓大壮小扶微工程深入实施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意见》,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力争百亿元企业达到17家,十亿元企业达到220家以上,亿元企业达到240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000家以上。
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选择一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企业,加大政策、资金、要素保障等扶持力度,推动企业上台阶。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合作,积极推动央企入桂,推进强强联合、并购重组,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通过技术改造、拓展市场、承接产业转移等方式,发展和引进一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市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市尝试探索建立县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推进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力争到年底初步形成“1+3+
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拆除阻碍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弹簧门”、“玻璃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非公经济,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资金、技术等困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五)进一步提高循环发展和节能降耗水平,加快生态工业建设
坚持节能优先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抓好工业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重点支持企业、工业园区的循环化改造。进一步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开展清洁生产示范园区建设和创建广西清洁生产企业活动。积极推进河池市作为国家级有色金属尾矿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启动我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培育工作,重点建设3-5个赤泥、冶炼渣、尾矿综合利用等示范工程,抓好列入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试点企业的检查工作,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工艺)、电厂(机组)认定工作,构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统计体系。
进一步强化节能降耗。健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预警监控机制,加强合理用能的有效监控。突出抓好冶金、有色金属等六大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能源消费的动态分析监管,组织实施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组织实施自治区节能、节水、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推进窑炉(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重点节能工程,形成稳定的节能和减排技术能力。加大对市、县(区)两级节能监察中心能力建设的扶持,构建节能监察工作体系。严格执行重点企业能源审计工作制度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加快培育发展节能服务产业。
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按照自治区“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强化各级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责任。落实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扶持政策,鼓励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
(六)实施重点突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形成新兴产业集群,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骨干企业。重点推进轨道交通铝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光伏等一批产业示范项目建设。紧紧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进一步加大北海、南宁、桂林等3个电子产业基地建设力度,力争取得新突破。
培育发展新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组织编制朗姆酒、碳酸钙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提出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积极推进朗姆酒、碳酸钙产业化。重点推进广西农垦糖业集团年产1万吨朗姆酒、登高集团广西苏源年产20万吨环保石头纸、桂林金山化工新建年产20万吨碳酸钙造纸等一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集糖果食品研发、生产、消费、展示、体验和旅游于一体的“中国糖城”和广西糖果休闲食品产业园区项目建设,促进食糖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协调推进广西工业设计城建设,培育发展工业设计产业。紧密结合我区“三基地一中心”建设,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物流服务、工业设计、咨询策划、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深化专业分工,促进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重点推进车辆管控系统开发与运用、汽车诊断信息化平台示范工程等一批信息服务业项目。
(七)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
加快广西国际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和广西软件城建设。重点推进中国联通南宁总部基地、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大楼、广西公共数据资源交换平台等项目建设。积极协调推进广西软件城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软件城尽快建成投入使用。
大力推进两化融合项目建设。认真做好柳州、桂林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的验收及相关经验的总结推广,开展市、县(区)建设自治区级两化融合试验区的试点工作,力争建立1-2个重点(支柱)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试点)。
切实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监控体系,组织开展全区政府信息系统和门户网站信息以及供水、供气等领域工业控制信息系统的安全专项检查工作。
加快三网融合试点推进工作。按照国家三网融合工作总体部署,积极发挥自治区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能,推动落实《广西南宁市三网融合试点实施方案》,协调推动电信、广电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实质性合作,加速业务双向进入。
(八)强化监测分析,全力做好工业经济运行协调服务
抓好监测、预警分析,加强调度,确保煤电油运等经济运行保障要素供给,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认真做好煤电油运监测分析。完善对电煤供应及储备、电力生产及供应、成品油供应、铁路运输、港口作业等情况的监测,做好煤电油运统计、分析,及时掌握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加强经济运行要素需求走势的预测预判,指导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科学组织采购、生产和供应。
切实做好电力供应保障。优化电力调度,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重点研究“移峰填谷”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力争将百色市纳入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加强应急管理,修订完善煤电油运应急预案,降低极端气候、安全生产事故、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不利影响。
(九)加强统筹协调,务实推进各项管理工作
强化行业管理。进一步做好行业动态研究分析工作,及时掌握新动态、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对经济形势的预判能力。认真研究国家、自治区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政策落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行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为自治区决策提供参考。
做好规划实施的监测和评估工作。组织开展《广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年度监测和中期评估,对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同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及时调整和修编规划,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切实抓好糖业管理工作。加强糖料蔗基地建设,夯实糖业“第一车间”基础,切实转变糖料生产方式。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蔗渣生物质发电工程,努力完成锅炉淘汰和蔗渣发电目标任务。加大食糖转化产业培育的力度,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加快军民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军工企业技术、装备、人才优势,持续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协调保障服务,确保军工经济稳步增长。加强民爆行业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管,促进民爆行业生产经营一体化和信息化进程。
积极抓好无线电管理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无线电监测机动能力建设,建立覆盖全区县级以上的无线电监测点,启动边境无线电监控指挥网和西江黄金水道无线电监测网项目建设。加强频率资源管理,完善频率台站数据库建设,强化无线电安全保障协调,做好重大节假日和重大活动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和岗位培训项目实施工作,继续开展系列专题讲座活动,创新培训实践,大规模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加快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建设,不断完善培训模式,提升多元化培训效果。
(十)加强党组织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执行力。改进会风文风,精简文件简报和会议数量。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重点工程一线,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为基层、为企业服务的能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扎实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建设,建立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工信干部队伍。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