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全系统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同时,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情况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确保工业持续平稳发展。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全国工信工作会议、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自治区“四大战略”和“三大攻坚战”,着力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全力以赴打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持续发展动力,努力保持工业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主要预期目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万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工业投资、更新改造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2%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增长15%,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2%。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5%。
围绕上述目标,2016年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全力以赴保持工业稳定增长。
(一)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打造新常态下工业升级版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全区工信系统要把实施中国制造2025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核心的工作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制定出台广西实施意见。根据中国制造2025“1+X”体系,结合我区工业发展实际,编制广西实施意见。围绕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行绿色制造、发展服务型制造等方面制定专项计划及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和重点,强化责任分工,细化配套措施,确保国家战略有效落实。
研究编制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行动计划。制定我区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总体行动计划和相关专项行动方案,以更加精准的产业政策、更加清晰的方向路径、更加有效的工作措施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促进工业在转型升级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升级。
积极推动和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产品创新,引导企业围绕市场需求改造提升原有产品、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和扩大有效供给。推动工业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大力开展企业减负专项行动,各市要研究出台相应政策措施,推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全面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组织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等,着力降低企业成本。
(二)加大以技术改造为重点的工业投资,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
要将技术改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发挥技术改造对转型升级和带动有效投资的作用。
启动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创新和改善资金支持及管理方式,加大技术改造升级力度,支持企业瞄准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重点推动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食品等产业全面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围绕重大产业升级、产品结构优化、装备水平提升、产业链延伸、创新能力提高、工业绿色发展和两化深度融合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努力扩大有效投资,提升质量保障水平及生产效率。
以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重点产业发展。重点推进中石油百万吨芳烃一期、中铝广西分公司年产40万吨电解铝及自备电厂等一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重大项目;东风柳汽乘用车基地二期、白云桂林电气节能及电力电子产业基地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富士康南宁新一代电子信息通信千亿产业园、上汽通用五菱纯电动微型汽车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
做好投资项目管理服务。继续抓好工业项目策划,为产业结构调整补短板、增后劲。分解落实投资目标任务,加大项目协调服务力度,健全重大工业项目推进机制。注重发挥各级产业基金的积极作用,抓好项目库建设和项目推荐工作,使产业基金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工业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产品。”必须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以质量品牌建设为重点,不断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市场需求的变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全面推进工业创新发展工程,着力在重点产业领域组织一批技术创新项目,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创新。加快建设一批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工业创新平台。积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新的发展环境,推动社会创新和企业创新有机结合。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和企业发展专业众创空间、新型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2016年,新增自治区认定的各类创新平台40家以上,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1.3万件。
着力推进产品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组织编制机械、汽车、轻工、电子、有色、冶金等重点行业技术路线图,指导企业围绕产业链进行生产和创新布局,加快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知名品牌、较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新产品,促进工业产品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提升。实施新产品产业化计划,继续组织编制《广西新产品推荐目录》,完善广西新产品推介和交易平台,加大创新产品宣传和推广。2016年,组织实施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200项以上,推进新产品新技术产业化50项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达2300亿元。
注重质量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工业品牌培育工程,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意识,重视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价值。支持企业建立健全品牌管理体系。继续推进工业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开展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认定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标杆企业,加快知识产权实施与转化。2016年,培育工信部工业品牌试点企业20家。
培育消费新动能。充分发挥工业创造新需求、引领新消费的主导作用,增强消费拉动工业经济的能力。改善消费品供给,推动汽车、电子设备、纺织、食品、医药、智能终端、办公设备等消费品行业创新发展。组织实施服务型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研究落实轻型货车下乡政策。促进绿色建材、高强度钢筋和铝型材扩大使用,特别是要针对铝加工产品推广使用制定专门政策,更好发挥我区铝资源优势。举办各种展览展销活动,扩大广西产品区内外市场份额。
(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两化深度融合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结合点,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线,对我区抢抓新机遇、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深化互联网在工业领域的运用。一是制定实施“互联网+”制造业专项行动计划。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向设计、制造、管理、营销、服务等环节渗透,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新模式,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个性化产品制造和服务,鼓励建设高质量的工业云服务和大数据平台,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二是制定实施“互联网+”中小企业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推动中小企业创新业务模式、扩宽营销渠道、改进产品服务。建设一批智慧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以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全面提升企业工艺、装备、产品、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支持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关键装备创新应用。大力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支持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积极推进“互联网+”协同制造,发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
加快产品智能化改造。以产品智能化为重点,着力发展智能产品,加速我区汽车、机械、农机、修造船、电工电器、电子设备、日用家电、办公设备等传统产品的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产品向高附加值转型。加强工业设计,支持人工智能研发,在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机器人、智能终端等重点领域推进智能产品创新,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
深入实施广西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重点支持云设计、云制造、生产过程实时监控、产品检测与跟踪、远程诊断管理等信息技术应用。持续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企业的贯标工作,组织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推动企业广泛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支持建设自治区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园区、行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继续抓好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工作以及经验交流与推广,配合做好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协调指导做好三网融合全区推广工作。
(五)深化产业开放合作,提升工业发展活力和层次
广西的潜力在开放,动力在开放,希望在开放。要继续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深化拓展与重点地区的产业合作,着力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以新的增量促进我区产业结构调整。
继续强化以工业园区为平台的招商引资。瞄准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力争在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穿戴以及成套智能装备、石墨烯等领域取得新突破。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把引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管理和引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更好结合起来,推动我区企业与先进生产要素联合重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落实中国企业500强高峰论坛签订的项目,争取项目早日落地、发挥效益。
增强园区发展吸引力。强化园区环境建设,重点加强园区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建设无线传感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应用平台,促进园区智能化发展。大力扶持产城互动园区建设,推动“新四化”协调发展,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创新,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和动力。
加强泛珠九省区产业合作。积极落实2015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精神及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九省(区)工信合作联席会议达成的共识,在建立健全沟通合作机制、构建有机衔接区域发展规划体系、打造产业发展联盟、共建跨区域产业园区及支撑体系、加强运行领域协调沟通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实效,提高我区参与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能力和水平。
组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合作。把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与带动广西优势产业产能走出去结合起来。支持汽车、机械、建材、制糖、电力等行业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开拓东盟等国际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海外资源开发、国际投资贸易和工程承包。推动建设跨国合作产业园,构建产业、产能合作平台。
(六)促进工业绿色循环发展,加强工业节能降耗
绿色发展是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是发挥我区生态品牌优势的重要途径。发展生态工业,加快推动产业生态化、园区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是实现绿色发展新理念的必然要求。
着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大对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的研发及推广应用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强化产品全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引导企业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建设改造厂房,集约利用厂区,选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国家低碳工业试点园区,支持资源型工业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行产业布局耦合循环链接。着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重点示范工程。以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电机等为重点,扩大再制造产业规模,探索建立具有广西特色的再制造技术装备、标准和逆向物流体系。
组织实施重点示范工程。加大窑炉(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重点节能工程推进力度;加强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建设;实施电机、变压器能效提升改造工程,加快高效电机和变压器推广应用,提高工业能效水平。
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格控制新上“两高”和产能过剩项目,明确各级淘汰落后产能目标责任,依法淘汰钢铁、铁合金、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落后和过剩产能。推动过剩产能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
加强节能降耗监管。进一步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突出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能源消费动态监督管理。抓好重点行业大气和水污染防治,组织开展清洁生产、产品生态设计示范企业和园区的创建及示范工作。
(七)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扎实做好企业服务工作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企业面临困难增多,我们必须更加重视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精准服务,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努力保持工业平稳发展。
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继续推进自治区、市、县三级主要领导与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机制和工信系统“千名干部入千企”对口服务活动,强化政企互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继续实行委领导分片负责14个市定点协调服务制度。
努力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一是不断探索新的融资模式。推动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银担风险分担机制,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助力中小企业发展试点,鼓励发展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租赁业务。二是努力用好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探索设立吸引民营和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三是大力开展中小企业股权挂牌融资。新增一批中小企业进入股权交易所(中心)挂牌。加大对已进入孵化基地企业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推荐更多中小企业到新三板上市融资。四是着力扩大“惠企贷”融资规模。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项目库,引导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贷款支持。五是组织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债券和互联网融资。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通过发行集合债券等金融工具融资。积极发展互联网众筹,尽快将创意产品推向市场。六是加快推进广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1+N+网络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服务平台第三期项目建设,为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信息、设计、策划、科技、管理、融资、法律等全方位定制型服务。
着力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指标数据监测,组织1000家重点工业企业进入“广西重点企业生产运行监测分析系统”,提高分析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加强煤电油气运供需保障,确保电力稳定有序运行。
(八)突出统筹兼顾,认真做好其他各项重点工作
进一步深化新形势下管理、服务和学习,发挥好行业主管部门应有的作用和优势。
编制实施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体系。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十三五”规划纲要,结合中国制造2025等,精心谋划,加强与国家和自治区相关规划衔接,继续组织编制和完善我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各项内容和指标体系。根据总体规划,加快编制各行业规划和专项规划,形成规划体系。力争今年上半年全部完成编制并印发实施。
落实好糖、铝“二次创业”工作方案。总结推广“双高”基地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力争完成“双高”基地100万亩。推动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甘蔗多样性产业发展,推进糖业大数据服务平台试点应用,支持制糖企业战略重组。加强蔗区管理,确保糖业稳定有序发展。加快推进煤电铝一体化建设,提高我区氧化铝资源就地转化率。大力发展铝合金和铝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突出抓好教育培训工作。大力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围绕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制造等开展专题学习培训,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加快培训急需紧缺人才,强化培养高技能人才,继续做好出国培训项目。2016年全区工信系统干部和企业三支人才队伍的培训规模力争达到5万人次,各级工信委(局)干部接受脱产培训的时间每人不少于12天。
加快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协调推进军工项目实施,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动员民口企业参军并提供服务,推进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实施,努力抓好军工安全生产和安全保密、军工质量等工作。加强民爆行业安全生产管理。
强化工业信息安全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开展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调研,研制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发布工业信息安全风险信息,开展工业企业信息安全自查和抽查,加快培育发展信息安全技术和产业。
加强无线电管理。强化无线电频率资源和台站管理,合理配置频率资源,加大对无线电干扰的查处力度,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技术设施建设,做好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重大考试等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