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提案议案 > 政协提案答复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对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50320号提案的答复

2025-05-19 16:20     来源:信息技术发展处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桂工信信发函〔2025〕1420号


陈立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广西数字消费“强引擎”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广西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广西数字消费,推动“人工智能+”制造,以数字消费激活工业发展新动能。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不断丰富数字消费产品。近年来,我们以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加快培育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新产品,建设数字服务平台,深化“5G+AI”融合创新,扶持一批首版次软件产品,打造智慧交通、智慧文旅等典型场景。目前,我区数字消费软硬件产品形成了以南宁、北海、桂林市为中心,梧州、玉林、钦州、贺州等市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典型硬件产品有智能手机、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等,软件产品和服务有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2024年,全年生产智能手机1568万台,笔记本计算机40万台,彩色电视机545万台。北海石基酒店管理系统占据国内五星级酒店78%的市场,服务全球酒店门店数超9万家。“桂诚信”大数据服务平台作为优秀案例写入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系统建设工作报告。“AR互动藏宝阁”“AR文物活化”“VR漫游博物馆”“漓江百里图沉浸式VR”“登月奇旅VR大空间”和“海底两万里VR大空间”等沉浸式科技创新成果深受消费者喜爱。

(二)推动“人工智能+制造”深度融合。我们印发实施《广西“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开展人工智能产品突破、“智赋万企”、关键技术攻坚、企业培优育强、产业布局优化、资源要素保障六大行动,“人工智能+制造”取得一定成效。全区培育人工智能相关产品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74家,业务覆盖AI集成解决方案、大模型服务及生成式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虚拟现实等五个大类;人工智能硬件产品类工业企业119家,主要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智能终端、元器件、存储器、传感器、智能机械装备等。组织开展了今年第一批人工智能产品、垂直领域模型和“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征集,遴选发布了71个人工智能产品、39个垂直领域模型、59个“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和100个“人工智能+制造”优秀案例。累计培育自治区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37家、智能工厂338家,广西华谊能源“AI大模型驱动的能源化工智能工厂”、华润水泥(田阳)有限公司“工业模型驱动的水泥智能工厂”获评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们将以创新为动力,以场景为牵引,以发展人工智能产品、提升人工智能服务为重点,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立足广西、面向东盟,服务全国,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认真吸收委员关于打造广西数字消费“强引擎”的意见建议,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增强数字消费产品供给。紧抓战略窗口期,提速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加快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软硬件产品,开发一批基于人工智能的翻译、旅游、医疗、教育、政务等数字终端产品、软件和AI智能体。

二是加快数字消费企业培育。大力引进和培育智能安防设备、智能保育康复产品、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具身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产品项目,打造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数字消费产业集群。

三是实施“人工智能+制造”三年行动方案。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制造”,力争到2027年,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100个标志性智能产品,打造100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培育10家有全国影响力的链主企业、龙头企业,支持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和10家以上研发创新平台,助力打造3—5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初步建成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5月13日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