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俯瞰桂林各工业园区,统一规划的厂房、装满产品的货车、高效智能的车间、塔吊林立的工地……处处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是我市经济活力的生动写照,更是桂林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鲜明注脚。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广西实体经济服务员工作队驻桂林市工作队(以下简称“驻桂林市工作队”)倾注的汗水和心血。
过去一年,驻桂林市工作队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核心使命,深入企业、项目、园区一线,精准把脉企业痛点,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推动我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据统计,去年驻桂林市工作队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共性、个性任务共76项,实现100%完成率;收集并办结企业问题816个,办结率达到100%,办理问题数量居全区之首。
活用政策支撑,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去年1月中旬,工作队刚进驻桂林不久,便接到了中能华光桂林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的求助。该公司投资的全州凤凰山风电项目总投资6.99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2.4亿度,每年增加财政税收2000多万元。然而,由于项目地理位置特殊,风电设备无法通过现有道路运输,项目推进一度陷入困境。
接到企业诉求后,驻桂林市工作队迅速行动,通过实地走访和打电话等形式,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帮助企业理清思路。同时,与相关部门多次深入沟通协商,并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部门克服困难、用活政策,破除制约项目推进的束缚和障碍,寻找问题解决的突破口。
在驻桂林市工作队的努力下,提出了一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的道路解决方案,得到各级职能部门和当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顺利解决了企业设备运输的难题,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阳朔县深能环保有限公司是一家由深圳市国资委投资的企业,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助力环保事业。该公司设计安装有两台高效焚烧炉,单台日处理能力可达500吨生活垃圾,两台并驱则能日吞1000吨。由于荔浦、平乐、恭城、阳朔四县(自治县、市)每日进场垃圾量维持在500吨左右,仅能满足一台焚烧炉的运行需求,另一台则无奈闲置,严重影响经济效益与环保效能,企业一度面临运营困境。
驻桂林市工作队立即行动,协调市城管委下发《关于加强生活垃圾转运焚烧处理工作的督办函》,要求相关县(市)配合垃圾转运,并拓展与周边县(市)合作,新增灌阳、永福等地垃圾进厂。如今,阳朔深能环保公司的垃圾进厂量已从原来的约500吨/天提高到了现在的1000吨/天,实现了设计产能的满负荷运转,企业产值也随之翻番,迎来发展新机遇。
这是驻桂林市工作队用活政策、助企纾困的典型案例。一年来,工作队围绕“三升两去三消减”总目标,解决了一批涉及用地、用工、审批等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赢得了企业的广泛认可,全年共收到企业赠送锦旗7面。在自治区年中工作会议上,驻桂林市工作队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3条工作经验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直击痛点堵点,破解企业老大难问题
一年来,驻桂林市工作队始终将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作为首要任务,对全市715家规上工业企业和39家其他重点企业、项目和园区开展“一对一”调研服务,按照“无事不扰、有呼必应、一问到底”的工作要求,严格执行“135”工作机制(即1天核实诉求问题、3天协调部门办理、5天跟踪办结),通过深入调研、精准施策,成功破解了一系列长期困扰企业的老大难问题。
龙胜各族自治县华美滑石开发公司桐子山矿区采矿证续办问题曾一度困扰企业,其采矿证于2023年2月底到期后,因续办手续复杂且未获得及时审批,导致矿区停产。
面对困境,工作队迅速行动。通过深入调研、与桂林市自然资源局紧密沟通,发现企业申报材料不齐全及政策变动是主要障碍。随后,工作队积极协调公司与审批部门,建立“点对点”指导机制,耐心指导完善材料,并紧跟政策动态调整策略。2024年7月,公司重新提交申请后,采矿证成功办理,矿区恢复生产。
桂林灌阳恒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业为主的企业,同样面临着能评、环评重新审批的问题。由于技改后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10000吨标煤以上,需要向市、自治区申报能源重新评审,但企业对申报流程不熟悉,导致进度缓慢。
驻桂林市工作队通过实地调研、与企业深入交流,明确了问题所在,并协调灌阳县政府成立工作专班,联合县实体经济服务队及县科技工信和商贸局专家,组成专业团队上门服务,指导企业补正材料。经过不懈努力,恒丰公司锡合金新材料一期技改项目取得了显著进展,项目能源评审报告得以顺利提交至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并通过了专家的节能报告评审会。目前正等待节能审查批复。
为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驻桂林市工作队还立足企业问题收集、办理、反馈三大环节,建立全过程限时跟踪督办机制,明确牵头或直办单位对企业反映事项5天内进行回复,并由服务实体经济APP记录进度,让服务企业过程可跟踪、结果可评比、成效可“晾晒”。
创新服务机制,塑造实体经济服务品牌
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是推动服务实体经济工作的重要法宝。工作队进驻桂林后,47名从各行业主管或要素保障单位选派的业务骨干迅速拧成一股绳,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打造了“党旗映实体,服务我先行”的党建品牌,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切实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此外,驻桂林市工作队还制定了实体经济服务员考核管理办法,推出了“三个一”队伍管理品牌,即每月一评、每月一树、每月一刊,不断完善、总结和提炼,归纳问题解决,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和服务能力。这一创新机制得到了自治区工作专班的高度认可,并在全区实体经济服务员典型经验推广中予以推介。
聚阳才能生焰,拢指才能聚拳。在创新机制推动下,驻桂林市工作队与多个市直职能部门联合下发《协调会商工作机制》文件,聚焦痛点、难点和堵点,同心协力解难题、众志成城谋发展。
与自治区知识产权局一同推动桂林市高校产教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
与市商务局在荔浦主办“壮族三月三·线上嗨乐购”和全市“33消费节”活动,解决企业销售难题;
与市金融办推动“桂惠贷”88.59亿元在桂林落地,惠及5944户市场主体,直接降低相关市场主体融资成本1.12亿元;
……
一次次来回奔波,一项项惠企政策的直达快享,犹如一颗颗强有力的“定心丸”,坚定了企业在桂林谋发展的信心。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桂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
驻桂林市工作队队长左旭阳表示,新的一年,工作队将继续扶持桂林原字号、老字号产业,服务创新高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龙头企业与小微工业企业培育,优化营商环境,并持续强化队伍建设,以饱满热情和坚定决心,支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桂林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