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亲清政商关系应如何构建?
由自治区与桂林市47名精兵强将组成的广西实体经济服务员工作队驻桂林市工作队和桂林市实体经济调研服务工作专班(简称桂林市工作队),用近两年时间的探索和实践给出答案。
不再坐等企业上门,而是主动沉到一线;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从“一件事一件事办”到“系统化精准赋能”;首创“一三五”问题处理机制(1天完成问题核实梳理,3天协调推送至责任单位,5天跟踪督办落实反馈),构建起高效闭环……进驻以来,桂林市工作队176项任务全部落实,951项企业诉求得到解决,沉甸甸的“服务答卷”背后,是深刻的政府职能变革与治理效能升级。
1 从“等问题”到“找问题”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困难。过去,为解决一个问题,常常需要辗转多个部门,耗时又费力。”一家中小企业负责人的心里话,道出许多经营主体的共同经历。
一边是企业四处“找政策”,一边是部门坐等“接问题”——怎样打破这种被动局面,让服务赶在困难之前?
桂林市工作队探索出了一条新路:通过靠前服务、协同攻坚、机制创新三大路径,扭转传统“企业找部门”的被动模式,构建“部门找问题”的主动机制,让亲清政商关系具体化为对企业痛点“未诉先办”、发展堵点“未阻先通”。
总投资6.99亿元的全州凤凰山风电项目,是中能华光桂林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布局的重大能源工程,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2.4亿度、年增财政税收2000多万元。但由于项目所在地地形特殊,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产生突出矛盾,推进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工作队在一线调研中了解到企业情况后,迅速启动“部门找企业”机制,牵头组织自然资源、林业、生态环境等部门召开联合会议。通过多次实地勘查与深入政策研究,工作队创新提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赢方案,并协调各级部门简化审批流程,最终推动项目顺利开工。
政策工具的创新实践,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桂林市域内十几个类似的风电项目也借此得以顺利推进,激活了停摆近百亿元的项目投资。
“工作队主动上门代替企业跑腿,服务做在了前面、做到了点子上,真正把服务送进了企业心坎里。”全州凤凰山风电项目负责人说。
企业发展、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往往涉及多环节、多部门。要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机制尤为关键。
工作队运用督办函、考核机制等政策工具,明确责任、强化监督、狠抓落实,有效推动了桂林市域内跨层级、跨部门的协同联动,确保政策从“纸上”落到实际。
今年3月,桂钟高速阳朔段建设进入关键期,隧道开挖产生的60万吨碎石和废弃料无法及时清运,占压施工场地,导致工序停滞,项目面临停工风险。
工作队队员联合高速公路指挥部、施工单位、阳朔县自然资源局紧急召开协调会,定下“72小时解决用地”攻坚目标。经实地勘查,选定一处已自然恢复的废弃矿山用地,严格避让基本农田与耕地,既满足堆放需求,也兼顾生态修复。阳朔县自然资源局随即开辟绿色通道,3天内走完了传统流程需20个工作日的审批,推动工程建设全面提速。
在解决企业个性问题的同时,工作队也紧盯“审批流程长”这一共性问题,积极协调推动跨部门并联审批、开辟绿色通道等机制创新,显著压缩行政耗时,大幅提升涉企服务效率。
2 服务,也可以量身定制
政务服务是营商环境的“晴雨表”。当前,在千帆竞发的区域经济竞争中,仅仅做到“有服务”“优流程”还不够,桂林市工作队将目光投向企业全生命周期中的痛点、堵点与增长点,为企业提供精准匹配、高效解难的系统性赋能服务,推动政务服务从“优服务”向“服务优”跃升。
今年5月,订单火爆的泰睿智造因产能急需扩张,向桂林经开控股公司提出三期厂房紧急扩容4000kVA变压器的需求。这直接关系到企业5000万元新增产值。
工作队与经开控股当天成立专项组,联合供电部门开启绿色通道,当日敲定技术方案。与此同时,创新挖掘园区闲置资源,从其他企业调拨4台变压器,不仅将设备到位时间压缩到极限,还为企业节约成本超30%。
电力施工开启“白加黑”模式,基建、安装、敷设、调试多线并行。常规需一个多月的工程,最终仅用10天就实现送电,为企业抢占市场窗口赢得宝贵时间。
资金链是科技型企业成长的另一大考验。桂林东衡光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却在快速发展中遭遇现金流紧张。
工作队通过长效开展的“企业伴侣员”活动了解到,该企业存在大额应退未退税款。工作队队员主动对接海关、税务等部门,就外贸企业出口退税面临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展开高效协调,推动相关部门开辟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绿色通道”,最终为企业落实1230万元出口退税,解了燃眉之急。
受益企业不止一家。工作队打造“资金链全周期护航”体系,运用“政策计算器”思维,精准匹配企业需求与各类政策工具。今年以来,已帮助经开区32家次企业获得各级补助资金560万元;同时指导平台公司高标准申报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债等,为园区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服务优的核心,是精准匹配企业需求,构建覆盖初创、成长、壮大各阶段,囊括资金、技术、人才、载体等多元要素的系统性赋能网络,通过争取政策性资金、引导产业方向、完善园区配套,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长周期的强劲支撑。”桂林市工作队队长左旭阳表示。
3 破难题,更要建长效之制
在优化营商环境迈向深水区的关键阶段,历史遗留问题、制度性障碍、跨域协调困境成为制约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骨头”。桂林市工作队将改革触角延伸至“老大难”领域,在一线破题化解历史沉疴。
桂林市西城大道南延长线污水提升泵站2021年竣工后,因权责不明陷入“无人接管”困局,导致污水外溢频发,严重影响周边华为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的运营。接到企业求助后,工作队立即召集临桂区政府、经开区管委会等六方主体,厘清移交堵点在于“跨区域管理主体缺位”,最终推动当地政府打破常规决策,以“市级统筹、专业运营”破解了这一持续四年的管理真空。
华美滑石开发公司桐子山矿区因采矿证过期停产超一年,企业濒临倒闭。工作队调研发现,症结在于企业申报材料未同步新规要求,且缺乏专业指导。他们迅速组建自然资源局联动专班,“双轨攻坚”:一边精准补缺,对照最新审批清单完善11类关键文件;一边政策适配,指导企业按生态保护新规调整开采方案。通过全程嵌入式指导,企业于今年7月完成材料重报,预计明年1月获颁新采矿证。复工后,矿区年产值可恢复至2.3亿元,保住200多个就业岗位。
资源县硅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因处于生态县,采矿权四年未获批复,12亿元投资面临撤资风险。工作队督办成立“三级联动攻坚组”,创新采用“生态补偿前置”策略,协调企业承诺投入2000万元用于矿山复绿,推动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将两处矿山纳入“生态开发试点”。该案例开创“生态约束区产业准入”新路径,企业预计明年下半年恢复生产。
目前,工作队实施了“历史遗留问题库”动态销号机制,采取“一案一策”专班攻坚模式,在解决企业困境的同时,着力推动制度性成果落地。泵站移交的成功案例总结出了可操作的权责移交规范;矿权审批的优化经验形成了延续服务的标准化规程;生态敏感区开发则探索建立了“负面清单+正面清单”相结合的双轨管理机制。通过债券发行、债务化解等案例,工作队还促成金融机构与企业建立“融资会诊”长效机制,2025年以来,已帮助35家企业获得融资1.74亿元,帮助44家企业获得授信额度3.39亿元。
“所谓‘难事’,往往卡在机制衔接的缝隙里,困在多头管理的盲区中。我们存在的价值,就是把自己锻造成一把能撬动制度创新的楔子。”左旭阳说。
“一三五”问题处理机制
1天完成问题核实梳理
3天协调推送至责任单位
5天跟踪督办落实反馈
服务答卷
●2024年,调研服务解决企业问题诉求817个
●2025年以来,已帮助35家企业获得融资1.74亿元,帮助44家企业获得授信额度3.39亿元
●进驻以来,176项任务全部落实,951项企业诉求得到解决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
相关链接: